2018年7月行業信息
返回列表發表時間:2018年07月05日
一:農業行業新規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發布
為深入推進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有效防范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風險,根據全國人大立法工作計劃,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部研究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為充分了解各方面意見,進一步做好修訂工作,現就《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集意見。(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二、最新行業資訊
2、 國務院提出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新型肥料將迎來春天
國務院印發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通知,要求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區域(以下稱重點區域)為重點,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狠抓秋冬季污染治理,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值得關注的是,通知包括加快城市建成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重點削減非電力用煤、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等,將對農化行業產生諸多影響。通知首提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是對傳統化肥改性增效,提升化肥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含腐植酸肥、海藻肥等新型肥料將迎來春天!(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3、 農業農村部:2017年農藥利用率為38.8%,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提前三年實現
“2017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7.8%,農藥利用率為38.8%,這比2015年都提高2.2個百分點,化肥農藥零增長提前三年實現。”26日,在農業農村部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說。為做好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據悉,下一步,農業農村部要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要著力實施好農業綠色發展重大行動;要穩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要大力推動農業資源養護;要顯著提升科技支撐能力。(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4、 山東查處首個農藥二維碼造假案
日前,山東省寧陽縣農業局發現并查處了首個二維碼造假案。這個標稱“德國拜克(西安)作物保護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標識農藥登記證號為“PD20100675”、商標為“碧生”的“0.255%赤霉?乙?蕓苔水劑”。單從產品包裝來看,三證標注齊全,也有新《農藥管理條例》規定的二維碼,但卻是假農藥。經查詢,該農藥登記證號為假冒,標識的生產許可證號“GB/T17420-1998”、產品標準證號“HNP44007-E0739”均明顯不符合有關格式,且標簽還標識有“純天然”等不當字樣,卻未標注毒性級別。通過網絡查詢,該公司網站建設得非常好,但通過國家工商登記網站,均查詢不到該企業的任何工商信息,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假企業,其銷售的產品很可能都是假農藥。(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5、 8月1日起,毒死蜱等22種限制使用農藥 將實行定點經營
目前,農業農村部對甲拌磷等32種農藥在某些作物上進行限制使用。其中,從今年8月1日起,對22種限制使用農藥將實行定點經營!其22種農藥為:甲拌磷、甲基異柳磷、克百威、磷化鋁、硫丹、氯化苦、滅多威、滅線磷、水胺硫磷、涕滅威、溴甲烷、氧樂果、百草枯、2,4-滴丁酯、C型肉毒梭菌毒素、D型肉毒梭菌毒素、氟鼠靈、敵鼠鈉鹽、殺鼠靈、殺鼠醚、溴敵隆、溴鼠靈。(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三、國內行業動態
6、 農業農村部為植物生長調節劑正名:合理使用有利于農業生產
近日,農業農村部對栗翠田等6名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農產品提質,禁止使用激素的建議”作出了答復。目前,我國已取得登記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有近40種,主要在部分瓜果、蔬菜及棉花、小麥等作物上使用。國際上登記使用的有100多種,其中歐盟允許使用的有40多種(包括乙烯利、氯吡脲等)。在安全性方面,國際上至今為止從未發生因植物生長調節劑殘留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
在我國,施用過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農產品對消費者來說也是非常安全的。與其他農藥相比,植物生長調節劑雖然納入農藥范疇管理,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治病防蟲除草的農藥,其產品屬于低微毒性,有些甚至因為幾乎無毒而被列為不需要制定殘留限量的豁免物質。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加強科普宣傳,加大技術培訓指導力度,普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知識,提高農民科學用藥意識和技術水平,引導公眾放心消費。(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7、 質量興農工作取得明顯進展上半年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達97.1%
農業農村部將今年確定為“農業質量年”,啟動了八大行動。廣德福介紹,在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局良好,質量、品牌、效益等工作穩步提高。農業標準制定方面,我國農業標準體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抓緊構建完善的農業質量標準體系,努力實現農產品生產有標可依、產品有標可檢、執法有標可判。
今年上半年,農業農村部按季度共組織兩次例行監測,加大了抽檢力度,擴大了監測參數,農藥和獸用抗生素等影響農產品安全水平的監測指標從94項增加到122項。在監測參數增加近30%的情況下,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了97.1%,表明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中向好、穩中向優。農業農村部以推進國家追溯平臺建設為重點,正在加快構建統一權威、職責明確、協調聯動、運轉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努力實現農產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追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8、 農業農村部首次正面回應“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
關于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農業農村部發現有關轉基因的謠言已經影響到轉基因的健康發展。實際上,經過科學嚴格的安全評價、獲得政府審批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2016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等10多個國家的100多位獲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名簽署公開信,呼吁尊重關于轉基因安全性的科學判斷和科學結論。從生產和消費實踐看,政府批準上市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
自1996年轉基因農作物開始商業化種植,迄今已累計種植340多億畝,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幾十億人消費轉基因食品,沒有發生過一起經過證實的安全問題。同時,科學界對轉基因的安全性進行了長期跟蹤研究,結果表明上市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積極回應公眾關切是政府應有的責任。一直以來,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農業轉基因科普工作,努力回應公眾關切。(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9、 航空植保年作業面積超1.4億畝次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加強農用航空建設”。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出臺扶持政策,加快推進航空植保服務。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植保無人機技術研發。據統計,2017年,全國植保無人機統防統治面積超過1億畝次,有人駕駛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防治病蟲面積超過4000萬畝次。(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10、 農業農村部啟動2018年質量興農萬里行活動
7月10日,農業農村部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2018年質量興農萬里行活動啟動儀式,動員各地深入開展質量興農萬里行系列活動。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宋建朝、福建省副省長李德金出席啟動儀式并發布質量興農萬里行活動標志和官方主頁。
宋建朝強調,質量興農萬里行活動要重點聚焦于監管成效、綠色發展、公眾關切和品牌創建四個方面,做到傳播質量安全正能量,展現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積極為優質農產品代言。他要求,農業系統各行業各領域,生產、經營、消費、監管等各環節各主體都要積極參與進來,共同努力推動質量興農萬里行活動,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出積極貢獻。(信息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四、國際行業動態
11、 加拿大魁北克省新農藥法規限用五種農藥
今年2月加拿大魁北克省實施了關于管理使用和銷售幾個最具爭議農藥的新法規,以保護環境和健康。新法規將限用五種新農藥:莠去津(除草劑),毒死蜱(殺蟲劑)和三種新煙堿類, 噻蟲胺、吡蟲啉和噻蟲嗪(殺蟲劑)。此外新煙堿類種子處理劑也受到了法規約束。根據幾項科學評估,政府認為三種新煙堿類對環境危害特別大,尤其是對傳粉媒介。
從現在開始,農民將被要求需要獲得農藝師的許可,然后再以“農藝師處方”的形式使用這五種農藥中的任何一種。處方必須包含對所涉及的植物健康問題進行評估,分析可以采用的非農藥控制方法,以及所需治療的描述和使用的理由。魁北克政府認為這些法規是向更嚴格限制前進的必要步驟。(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12、 Vestaron公司在美國推出生物殺蟲劑SPEAR-T 功效與安全性兼備
Vestaron公司近日宣布推出并銷售生物殺蟲劑SPEAR-T。該產品液態制劑的生產過程已獲得美國環保署的批準。SPEAR-T是首款兼備安全性和殺滅害蟲毒性的生物制品。使用該產品后無需間歇期即可收獲作物,產品對哺乳動物、鳥類、魚類、蜜蜂等益蟲無毒無害。SPEAR-T可借助常規噴霧設備噴灑。SPEAR-T用于防治牧草蟲、粉虱和紅蜘蛛。該產品是唯一一款能同時防治紅蜘蛛和害蟲的生物制劑。
目前,Vestaron公司還在研發防治蚜蟲和斑翅果蠅的其它同系列產品,預計將于2019年第一季度推出,這些產品將用于果蔬等高價值大田作物中鱗翅類害蟲的防治。(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13、 歐洲查獲“史上最大數量”假冒農藥 數量高達360噸
近日,歐洲刑警組織在歐洲反欺詐辦公室協助下查獲360噸假冒農藥,這是歐洲查獲假冒農藥數量最大的一起案件。緝獲的360噸假冒農藥相當于48,000平方公里(面積幾乎與英國國土面積持平)農藥噴霧量。
歐洲作物保護協會公共事務主任Graeme Taylor補充說,歐盟假冒和非法農藥約占據14%的市場份額。“假冒偽劣產品不僅侵犯了原生產企業的利益,更嚴重的是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威脅,因為假冒產品未經過任何安全測試,也不受監管部門監管”。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主任Paul Maier表示:“EUIPO研究表明,歐盟每年由于假冒農藥造成的損失達13億歐元。這僅僅是假冒農藥造成的經濟損失,假冒產品對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威脅才是更令人擔憂的問題。”(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14、 歐盟決定不再續登乙螨唑
歐盟委員會近日公布一項草案,決定不再續登活性物質乙螨唑。目前已經批準的含有乙螨唑的植保產品將退出市場。上述決定是基于在歐盟No 1107/2009法規下對該物質用于農藥活性物質的首次評估決定的。該物質此前已根據91/414/ EEC指令獲得批準。上述決定僅涉及活性物質在市場上的投放,并不影響相關的農藥最大殘留限量。但是此后,歐盟可能對最大殘留限量采取單獨行動。(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15、 STK混合殺菌劑REGEV?獲哥倫比亞登記 可用于水稻作物
在植保和水產行業領先的以色列農業生物技術公司斯托克頓(STK)近日宣布,公司混合殺菌劑REGEV?已獲得哥倫比亞登記,產品用于水稻作物。用于咖啡、香蕉、玫瑰和茄科作物(包括土豆、番茄和辣椒)的登記預計將于今年9月獲批。REGEV?是全球首款葉用混合殺菌劑,目前已成功應用于8個國家,該產品計劃在2019年開始全球推廣。
REGEV?為預混產品,使用方式與其他殺菌劑相同,但其中的茶樹油和苯醚甲環唑成分使得產品在施用后化學成分殘留更少,治理抗性的效果更佳。由于是預混產品,農民無需混合或進行其他特別的操作,有利于生物制劑在可續發展農業中的推廣。(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16、 超敏蛋白生物農藥可提高植物免疫力控制真菌感染
近日印度海得拉巴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了使用納米技術能夠將生物農藥超敏蛋白(harpin )傳遞到植物中,進而提高植物免疫力。這種harpin生物活性蛋白,提取自一種植物致病菌,是可以生物降解的,不會對環境產生破壞性影響。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傳遞系統,使用裝載harpin的殼聚糖納米粒進行傳遞。該納米粒子有助于提高生物農藥的生物利用率,進而提高植物免疫力并降低真菌感染的風險。該大學已經與斯里蘭卡 Sri Bioaesthetics公司建立了合作生產harpin以及搭載harpin的殼聚糖納米粒子。(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17、 Vectorcontrol和Santa Clara在巴西聯合推出生物殺蟲劑Tarik EC
由Santa Clara Agrociência和Vectorcontrol聯合研發的生物殺蟲劑Tarik EC,在巴西推出,該產品為乳油劑,其活性成分為蘇云金芽孢桿菌(品種:kurstaki)。目前已獲得巴西農業、畜牧業和供應部的登記,用于綜合防治疫病中毛蟲的控制,這款生物殺蟲劑還推薦用于防治柑橘巢蛾、玉米棉鈴蟲、尺蛾和包菜中的小菜蛾。該產品的優點除了低毒和杰出的殘效防控外,還具有選擇性,對益蟲無害。產品的研發人員建議在作物受到侵害的早期使用Tarik EC,防治處于前三個齡期的害蟲。此外,這款生物農藥還可用于解決害蟲對化學農藥產生抗性的問題。(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五、其它最新技術:
18、 歐盟最高法院裁定基因編輯作物為轉基因作物
7月25日,歐盟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歐洲聯盟的最高法院)對新育種技術(NPBTs)進行了裁決。歐盟法院認為通過誘變育種(mutagenesis )獲得的作物也是轉基因作物(GMO),法院認為誘變的技術和方法不是以天然存在的方式改變植物的遺傳物質。
歐盟法院在一份聲明中說“通過誘變獲得的生物就是轉基因生物,原則上受GMO相關法規約束,”,此外歐盟法院還補充表示了“法院首先認為只要誘變的技術和方法以某種方式改變生物體內的遺傳,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應該被認定為GMO。”,對于那些常規使用,并具有長期安全記錄的誘變技術將進行例外處理。(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19、 基因組團跨界打造植物固氮“超人”
7月16日,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學術資源網站報道了該校研究團隊通過基因工程方法,將既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進行固氮作用的藍細菌 (一種單細胞原核生物)中20多個固氮基因,轉移到另一種不能固氮但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藍細菌中,讓后者獲得了固氮能力。
雖然植物的葉綠體被認為來源于藍細菌,但這一發現距離讓植物擁有固氮能力,還有著尚難預測的諸多挑戰。為了讓植物能夠從空氣中直接利用氮元素,擁有固氮超能力,科學家一直在嘗試用已經發現的固氮基因改造植物基因組,但目前還沒有獲得植物界固氮“超人”。(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20、 Oceana Brasil在巴西推出海藻種子處理產品
Oceana Brasil公司近日宣布在巴西推出使用具距石枝藻開發的種子處理劑Algen TS。該產品中的鈣鎂組分比傳統碳酸鹽溶解性高5-8倍,并含有由維生素和氨基酸組成的有機組分。
公司技術總監Ricardo Macedo介紹說,“具距石枝藻是純天然的產物,其含有70多種營養素,包括植物發育必須的氨基酸,并可確保植物更有效地吸收根部土壤中的所有營養素。這可以最終獲得更高的收成、更優質的產品和更高的耐用性,減少生產者的成本,減少其他NPK肥料的應用。”該產品在巴西戈亞斯州的兩個大豆農場和一個蕓豆農場進行了測試,并獲得了良好結果。(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
21、 Nature:中美合作開發出天然產物來源的新型除草劑
2018年7月11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唐奕教授課題組、Steven Jacobsen教授課題組和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周佳海研究員課題組聯合瑞士的袁曙光博士在Nature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Resistance gene-directed discovery of a natural-product herbicide with a new mode of action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運用以抗性基因為導向的基因組挖掘技術成功發現了一種新型天然產物除草劑aspterric acid (AA),通過靶向植物支鏈氨基酸合成途徑(BCAA)中的二羥酸脫水酶(DHAD)而抑制植物的生長。該研究首次解析了DHAD全酶的結構,并利用計算化學闡明了AA與酶活性中心的結合機制,揭示了新型除草劑產生效能的分子機制。同時,利用產生菌自身的抗性基因,成功構建了具有AA耐受性的轉基因作物。該工作不僅為挖掘基因組尋找天然產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啟示,同時也為探索農業生產中開發新型除草劑提供了范例。(信息來源:世界農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