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行業信息
返回列表發表時間:2020年01月03日
一:農業行業新規
1、添加國內還沒有登記的化合物算不算隱性成分?農業農村部:算!要依法嚴厲查處
隱性成分添加一直是農藥行業的詬病,雖然隨著執法力度的加大,隱性成分添加亂象有所緩解,但是每年無論是地方抽檢還是農業農村部抽查,添加隱性成分在不合格產品類型中仍占據較大比例。
既然助劑都可以在農藥制劑中合法添加,那我把國內沒有登記的化合物當做助劑不行嗎?
當然不行,不是所有的成分都可以當做助劑。助劑目前雖然不用取得登記,且無需在標簽上標明,但在《農藥登記管理辦法》中助劑已有明確的定義。
首先《農藥登記管理辦法》指出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根據農藥助劑的毒性和危害性,適時公布和調整禁用、限用助劑名單及限量。使用時需要添加指定助劑的,申請農藥登記時,應當提交相應的試驗資料。也就是說那哪些成分為助劑其實農業部門都有一定的判定。
另外,《農藥登記管理辦法》對農藥制劑進行定義時候農藥制劑是指由農藥原藥和適宜的助劑加工成的,或由生物發酵、植物提取等方法加工而成的狀態穩定的農藥產品。
其中,有效成分是指農藥產品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定化學結構成分或生物體;助劑是指除有效成分以外,任何被添加在農藥產品中,本身不具有農藥活性和有效成分功能,但能夠或者有助于提高或者改善農藥產品理化性能的單一組分或者多個組分的物質。
都說是非法添加隱性成分,那么怎樣的成分算是隱性成分?
什么是隱性成分其實并無明確的定義,不過記者從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相關執法部門采訪獲悉,判定是否為非法添加隱性成分其實還要具體化合物具體分析。
首先,添加國內已取得農藥登記的化合物成分,而未在產品標簽中標注,毫無疑問是隱性成分;其次,產品中添加的成分,國內雖還未取得相應的農藥登記,但是在國外已經被作為農藥登記,那么也基本可以直接判定為非法添加隱性成分;最后,添加的成分國內外在農藥上均無取得相應登記的,這就需要根據化合物本身的毒理、特性、化合物本身殺蟲、殺菌或除草活性等進行分析,不過最終是否確認為隱性成分還需要農藥管理部門的綜合判定。
其實《農藥管理條例》(2017年修訂)對非法成分添加也已作出說明。《農藥管理條例》第四十四條指出,農藥所含有效成分種類與農藥的標簽、說明書標注的有效成分不符將被認定為假農藥。其實就是說,既然被認定為農藥成分了就應該進行登記并在標簽中標注,那沒有登記和標注的就只能判定為非法添加。(信息來源:南方農村報)
2、《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要求》標準正式發布!
《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要求》規定了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質的術語和定義、要求、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此標準適用于各種工藝生產的商品肥料。
必測項目要求
對于無機肥料,必測的項目有鎘、汞、砷、鉛、鉻、鉈和縮二脲7項要求;對于除無機肥料之外的其他肥料,必測的項目有9項,比無機肥料多了蛔蟲卵死亡率和糞大腸菌群數2項指標要求。必測項目按標準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檢測,并按表1中的限量要求判定是否合格。
可選項目要求
標準規定了鎳、鈷、釩、銻、苯并[a]芘、石油烴、鄰苯二甲酸酯類和三氯乙醛等8項可選項目要求。當使用來源不明的廢棄物為肥料原料及管理部門認為必要時,從8項可選項目中選擇相應項目按標準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檢測,并按表2中的限量指標要求判定是否合格。
其他要求
標準規定,尚無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肥料產品投放市場前,應按標準附錄進行陸生植物生長試驗,且在一定暴露期間產生的不良改變與對照相比不大于25%作用濃度。
不應在肥料中人為添加對環境、農作物生長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造成危害的染色劑、著色劑、激素等添加物。
標準強制規定,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等任何一種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不應直接施用到土壤中。固體廢物的腐蝕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易燃性、反應性和毒性物質含量分別依據GB 5085.1~GB 5085.6國家標準進行鑒別,其中依據GB 5085.3進行浸出毒性鑒別時,對銅(以總銅計)和鋅(以總鋅計)指標不做要求。
檢驗規則
標準規定了檢驗規則,除縮二脲按相應的產品標準規定確定檢驗項目分類外,其它項目均為型式檢驗項目。型式檢驗在下列情況時應進行測定:
1、在新產品投放市場前;
2、正式生產時,定期或積累到一定量后,每兩年至少進行一次檢驗;
3、發生肥料質量事故和糾紛,進行調查時;
4、政府管理部門提出型式檢驗的要求時。(信息來源:農財網農化寶典)
二、最新行業資訊
3、蕓苔素分類明確后,國內企業的登記趨勢分析
蕓苔素被稱為世界第六大植物激素,是一種廣譜高效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最早由美國農業科學家于1970年發現。與已知的五大激素(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的功能單一性不同,蕓苔素兼具有赤霉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的綜合功效,多項調節植物生長,適用范圍更廣,是目前發現活性最高、安全性最好、唯一可以降解農藥殘留的植物內源調節劑。
在整個農藥品類里,蕓苔素內酯其實只占到5%左右的份額,但它的潛力不可估量。據了解,蕓苔素內酯在全國數十種主要作物上均有應用,應用面積達數億畝次,在南方柑橘、北方花生、小麥等作物上已成標配產品,成為解決作物疑難雜癥的良藥。
經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截至2019年12月24日,14-羥基蕓苔素甾醇的登記產品有21個,其中單劑15個,混劑6個。單劑產品中,劑型以水劑和可溶液劑為主,母藥的登記證持有人為成都新朝陽作物科學有限公司。混劑產品為14-羥蕓·胺鮮酯、14-羥蕓·赤·吲乙、14-羥蕓·赤霉酸、14-羥蕓·烯效唑、吲丁·14-羥蕓。
經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截至2019年12月24日,24-表蕓苔素內酯的登記產品共38個,其中單劑16個,混劑22個。單劑劑型以可溶液劑為主,原藥登記廠家有4個,分別為鄭州先利達化工有限公司、河北蘭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世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京蓬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混劑主要與赤霉酸、胺鮮酯等藥劑復配。22,23,24-表蕓苔素內酯登記產品均與24-表蕓苔素內酯進行復配,包含3個原藥、2個水劑以及5個可溶液劑。
經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截至2019年12月24日,28-表高蕓苔素內酯的登記產品共6個,登記廠家為云南云大科技農化有限公司,單劑、混劑各3個。單劑劑型為水劑、可溶液劑;混劑產品為28-表蕓·赤霉酸、28-表蕓·甲哌鎓、28-表蕓·烯效唑,均為水劑產品。
丙酰蕓苔素內脂未列在蕓苔素行業標準中。丙酰蕓苔素內脂的原藥登記廠家有威海韓孚生化藥業有限公司、日本三菱化學食品株式會社。制劑產品均為0.003%水劑,登記廠家分別為中農立華(天津)農用化學品有限公司、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日本三菱化學食品株式會社。
蕓苔素內酯登記產品中,還有部分產品活性成分未進行區分,故其登記名稱未更改。
蕓苔素內酯包括5種重要化合物:14-羥基蕓苔素甾醇、24-表蕓苔素內酯、22,23,24-表蕓苔素內酯、28-表高蕓苔素內酯以及28-高蕓苔素內酯。國內登記產品中,24-表蕓苔素內酯和14-羥基蕓苔素甾醇登記數量較多;22,23,24-表蕓苔素內酯的登記產品均為與24-表蕓苔素內酯的復配;相比之下,28-表高蕓苔素內酯占比較小;28-高蕓苔素內酯僅有1個登記產品。總體來看,登記劑型以水劑和可溶液劑為主。
目前蕓苔素內酯國內市場容量約在12億~15億元,功能也只開發了10%,預計5年后將達20億元,隨著對蕓苔素內酯功能和市場的開發,蕓苔素內酯未來將成為百億級大品!(信息來源:現代農藥、農藥快訊)
4、中國生物有機肥料產學研聯盟正式成立
為加強科技創新,共同推動我國生物有機肥料產業的快速、健康、有序發展,12月15日,全國肥料科技創新高峰論壇暨中國生物有機肥料產學研聯盟大會在華中農業大學舉行,吸引了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媒體記者等300余人參加。當天,中國生物有機肥料產學研聯盟正式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與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共同為聯盟成立揭牌。
據了解,此次論壇由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土壤學會化學專業委員會、農業農村部生物有機肥創制重點實驗室等單位主辦,論壇圍繞“綠色-創新-整合-鏈接”主題,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行業代表圍繞綠色發展、有機肥應用與生產、有機肥技術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討論。
2018年我國化肥(折純)產量為5414萬噸,達到2007以來最低值,我國化肥(折純)使用量自2016年起逐年下降,2018年為5653萬噸,三年下降6%。
2015年,原農業部推出《2020化肥零增長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化肥零增長行動,提出精準施肥,調整化肥使用結構,改進施肥方式,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有機肥替代化肥是重點措施之一,生物有機肥料在化肥零增長行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圍繞《農業綠色發展與肥料行業機遇》主題,進行了主題發言。高祥照表示,目前農業發展進入新時代,在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引領下,我國糧食連年豐收,農產品質量穩步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快速轉變。
在綠色發展中,要高度重視有機肥發展,有機肥養分齊全,可以促進改土培肥,提高品質,有助于資源合理利用和優化環境。在有機肥科技創新與應用中,要深入研究,合理加工,科學管控,精準應用。
“生物有機肥具有營養全,土壤代謝,治污解毒,品質安全等特性。我們要把握機遇,加快創新,做強做大有機肥料產業。”
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農業農村部肥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研究員梁華東表示,此次舉辦論壇并成立聯盟,將進一步整合生物有機肥領域權威專家、科研院所、生產流通企業資源,架起產學研溝通合作橋梁,轉化最新科研成果,孵化創新項目,推動生物有機肥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信息來源:生意社)
5、《印楝素乳油》等4項農業行業標準通過專家審定
2019年12月9日,受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委托,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在北京組織召開《印楝素乳油》《農藥登記微生物農藥母藥組分分析試驗指南》《甲基二磺隆原藥》《30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懸浮劑》(送審稿)等4項農業行業標準專家審定會。來自科研、管理、標準制定、檢測、生產等方面的專家以及標準主要起草人員40余人參加會議。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季穎總農藝師出席會議并講話。
審定專家組認真聽取了標準起草單位的標準制定情況匯報,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質疑和充分討論,并對標準正文和編制說明提出了修改意見。專家組經過認真審議,一致認為《印楝素乳油》等4項標準符合標準化工作導則(GB/T 1.1-2009)的要求,與現行的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相協調,試驗方法科學,質量控制項目指標合理,具有較高的規范性、科學性、先進性和適用性。專家組一致同意該4項標準通過審定,同時建議起草單位按照審定意見修改完善后,盡快呈報主管部門發布實施。
《印楝素乳油》等4項標準由我所組織起草,發布實施后將會進一步完善我國農藥產品質量標準體系,為企業產品質量控制、農藥產品質量監管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對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保護消費者利益具有重要意義,對推動我國農藥行業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信息來源: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
三、國內行業動態
6、繁縷、灰藜的勁敵來了?青海成功研發一種微生物除草劑
生防除草內生菌HL-1分離自青海省化隆阿岱自然發病的大刺兒菜葉片。前期發現該菌株對闊葉雜草豬殃殃、藜、密花香薷等表現出較好的除草活性,作物安全性試驗表明其發酵液對小麥、蠶豆安全,對油菜、豌豆和青稞有輕微影響。
為進一步研究HL-1可濕性粉劑的制備材料及其除草活性,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研究人員采用單因素法,篩選HL-1最適碳氮源、固體發酵基質、適宜載體和助劑,制備了可濕性粉劑,并進行盆栽和田間小區接種,測定了其除草活性。
結果表明,HL-1最適碳氮源分別是蔗糖和酵母浸粉,最適固體發酵基質為麥麩,最適載體與助劑為硅藻土、膨潤土、羧甲基纖維素和可溶性淀粉;在苗期盆栽和田間小區試驗中,菌株HL-1可濕性粉劑對繁縷、灰藜、藜和密花香薷4種闊葉雜草均表現出較強致病性,盆栽試驗中對繁縷和灰藜的致病率分別是85.50%、68.00%,鮮重防效分別是84.74%、65.05%,小區試驗中對繁縷和灰藜的致病率分別是84.50%、79.60%,鮮重防效分別是85.36%、73.53%。
研究人員認為,以上試驗制備的內生菌HL-1可濕性粉劑,可作為生防菌劑有效控制繁縷、灰藜等雜草。根據國內外成功研制生物除草劑的經驗,下一步有必要對菌劑的濕潤性能、低溫穩定性、熱貯穩定性及抗紫外性能等物理性能進行測定,同時進行生防菌劑田間應用試驗,確定生防菌劑對作物的安全性和對主要農田雜草的防除效果及生防菌劑-微低量除草劑結合后的除草效果。(信息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7、農業農村部農藥管理司發布第十五批農藥登記試驗單位
近日,農業農村部農藥管理司發布公示:按照《行政許可法》《農藥管理條例》有關規定,現將評審通過認定的6個農藥登記試驗單位相關信息予以公示。(信息來源:AgroPage)
擬批準認定的第十五批農藥登記試驗單位
6、納米技術在植物源農藥應用上功效獨特、前景廣泛
印楝素衍生物在農業上廣泛用于防治昆蟲、線蟲、真菌和細菌。但是,印楝素對溫度和光敏感以及易被微生物降解等都會迅速使其失去活性。
Riyajan和Sakdapipanich(Polymer Bulletin, 2009, 63(4): 609-622)開發的涂有天然橡膠的網狀海藻酸鈉與戊二醛膠囊劑,比無橡膠覆蓋的微膠囊釋放更慢。在相同時間內(24 h),無橡膠覆蓋的納米膠囊的釋放率是100%,而涂有橡膠的納米膠囊釋放率是80%。
Forim等(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Chemistry, 2013,61(38): 9131-9139)開發了一種含有印楝素的聚ε-已內酯納米顆粒以及該系統所用的噴霧干燥粉末的新制備技術。通過測試發現納米印楝素顆粒封裝效率達到98%。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顆粒呈球形形態,表明活性成分是由于聚合物鏈的松弛或聚合物被破壞而被釋放。大大提高了印楝素在紫外線輻射下的穩定性和水溶性。用納米印楝素顆粒(5 000 mg/kg)處理小菜蛾,其死亡率為100%。
Costa 等制備了不同的含印楝素的劑型(納米膠囊、微膠囊、濃縮乳狀液),并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觀察制劑的穩定性。結果發現納米制劑比商業產品穩定性更高,未封裝的化合物在七天內完全降解,而封裝的印楝素14天只降解了20%。(信息來源:生物農藥世界)
四、國際行業動態
7、巴西:農業部將促進三種生物農藥的登記
本月,巴西農業、畜牧業和食品供應部(MAPA)公布了第36號規范性指令,其中包含三個關于生物農藥的新“參考規范”。這一消息有助于農藥公司根據參考生物制劑登記和生產新的生物農藥,可用于有機農業和傳統農業。
農業部農藥協調員CarlosVenancio表示:“該規范意味著任何公司都可以申請登記該類別中用于有機農業的產品。這項登記的處理會非常迅速,可以在提出申請后的四到六個月內發布,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已經進行了技術評估。”
第一個新規范涉及真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它是一種微生物防治菌,用于防治引起白霉病的白霉菌(Sclerotiania sclerotiorum)。這種真菌在巴西屬于重大問題,因為它擁有大量寄主和廣泛的地理分布范圍。
在巴西,白霉菌會侵襲一些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作物,例如谷物(大豆、豌豆和其它豆類)、南瓜、生菜、棉花、木瓜、馬鈴薯、茄子、油菜籽、菊苣、煙草、向日葵、獼猴桃、西瓜、甜瓜、黃瓜、番茄和各種花卉。
指令文件還公布了兩種寄生物的參考規范,它們是針對黃蜂的生物防治劑。寄生蜂Catolaccus grandis可用于防治棉鈴象鼻蟲甲(Anthonomus grandis),它是巴西棉花生產中主要存在的植物檢疫問題。
麥蛾繭蜂(Habrobraconhebetor)能夠防治五類會對作物儲存造成影響的目標生物如飛蛾以及屬于夜蛾科、裳蛾科和草螟科的鱗翅目昆蟲。
第36號規范性指示為各種規模大小的公司提供了產品登記便利。Carlos Venancio 補充到,對于針對像棉鈴象鼻蟲甲(它是需要使用大量殺蟲劑的一種害蟲)這樣害蟲的產品,目前,也有了可以替代化學農藥的生物農藥防治產品,從而減少化學農藥對環境的危害。(信息來源:AgroPages)
8、西班牙Seipasa生物殺菌劑Fungisei(含枯草芽孢桿菌)在秘魯獲擴展登記用于鱷梨等作物
Seipasa是一家專門從事生物農藥、生物刺激素和肥料開發及生產的西班牙公司,其Fungisei生物殺菌劑已通過秘魯植物檢疫登記,可用于鱷梨等作物。
由秘魯國家農業安全服務局(SENASA)頒發的認證證明產品適用于防治枝枯病(焦腐病菌),此前,該產品已在該國獲準用于防治菜椒、葡萄和藍莓上的白粉病及灰霉病。
Fungisei是Seipasa利用自有的枯草芽孢桿菌菌株開發的新一代生物殺菌劑。除秘魯外,該產品還在美國、墨西哥、摩洛哥、土耳其和象牙海岸獲得了植物檢疫登記。Fungisei在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的一些主要市場的登記工作正在進行中。Fungisei按歐盟第1107/2009號條例,被列為低風險農藥。
Seipasa-LATAM銷售總監José Luis Egas表示,擴展Fungisei的登記范圍,將鱷梨納入適用作物是公司多年工作和投入的結果。“Seipasa計劃在全球范圍內獲得植物檢疫產品的登記。獲得登記不僅是對我們產品質量的認可,也表明我們的產品能夠滿足各個國家和農業系統類型的需要。Fungisei是一種適用范圍非常廣泛的生物殺菌劑,其制劑技術含量高,功效明顯,已登記用于不同國家和大陸的農業系統”。(信息來源:AgroPages)
9、全球農化行業七十年演進史
如今,世界領先的農作物保護產品制造商每年在新產品的研發上投資超過30億美元。
在過去的50年里,主要研究型公司的總體研發投資始終保持在每年銷售額的7%-10%的高位。這種高水平的投資,使各公司可以繼續開發、改進產品的功效和安全性,以確保達到不斷提高的監管標準,并向農民提供有效的工具,以提供營養、安全和負擔得起的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過去二十年中,每年用于傳統作物保護的新活性成分的數量都在下降,但市場上的生物產品的數量卻在迅速增加。
同樣重要的是要注意,雖然作物保護行業已經大大提高了新產品的功效和安全性,但低收入國家與新產品商業機密信息相關的國家監管系統保護能力往往不足,可能會危及行業的投資,扼殺創新,有時讓農民無法獲得新技術。
除了600多種合成的農作物保護活性成分外,還有大約300種生物農藥活性物質和生物體。這些物質包括自然存在的物質、發酵產生的產品、微生物和信息素以及食肉昆蟲、螨蟲、真菌和線蟲。
近年來,無論是大型研發公司、非專利產品制造商,還是許多規模較小的企業和初創企業,對生物制品的興趣都顯著增加。這一趨勢是由生物農藥面臨的要求較低的監管程序、害蟲綜合管理(IPM)項目的增長以及農民對更多樣化的工具箱的需求所推動的。在IPM系統中,生物農藥和合成農藥常常同時使用。
1960年以來,生物產品的引進率顯著增長。1960年至1990年間,平均每年有三種新的生物產品進入全球市場。從1990年到2016年,平均每年有11種新的生物制劑被引進。
在過去20年里,新生物產品的引進速度經常超過傳統產品,而且這一趨勢看來還將繼續下去。在專利活動方面,2017年是生物農藥專利(173項),首次超過傳統農作物保護產品(117項)。生物制品部門的市場增長也比傳統作物保護產品的增長要快,自1990年代初以來增長了2900%,盡管起點很低。
雖然潛力巨大,且近年來增長迅速,但生物制品市場所占份額相對較小,在整個農作物保護產品市場的總價值占比不到10%。
此外,一種生物產品成熟時的平均年銷售額約為1000萬美元,而傳統作物保護產品的平均年銷售額為7500萬美元。要使該部門繼續增長,生物產品將需要在時間和規模上證明其功效。
其他內容詳見: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20167.htm(信息來源:35斗)
10、全球首個含新型害蟲病原菌殺蟲劑將進入新西蘭市場
歷經多年極具挑戰性的開發過程后,新西蘭Ecolibrium Biologicals公司與其合作伙伴林肯大學生物防護研究中心發布商品名為Lateral的產品。該產品含有新型昆蟲病原細菌側孢短芽孢桿菌1951菌株。該菌株將在2020年種植季通過Ecolibrium的獨家合作伙伴Farmlands Cooperative公司在新西蘭推出,目前正等待新西蘭環保署和農藥獸藥管理局的批準。
在市場急需用生物制品替代合成農藥之際,Lateral成為首個利用這種新型細菌機制,并將在全球范圍內推出的產品。
Ecolibrium Biologicals是一家屢獲殊榮的農業生物科技公司,總部位于新西蘭奧克蘭,在為農業和園藝提供可持續的有害生物防治方案領域具備全球化的視野。
2010年,獲得新西蘭政府部分資助的項目發現了兩種細菌,并證明它們具有足夠的活性,具備用作新型生物農藥的潛力。發現的菌株為側孢短芽孢桿菌1951和1821菌株,已證明其可控制線蟲、毛蟲、家蠅和蚊子。
Lateral (側孢短芽孢桿菌1951菌株) 具有源自S層蛋白機制的雙重作用模式,迄今已在6個國家進行了7次以上的鱗翅目害蟲防治試驗,此類害蟲包括小菜蛾毛蟲、草地貪夜蛾、玉米穗蟲、大豆夜蛾和歐洲玉米螟。
據信Lateral是比目前的Bt技術更先進的產品,其通過毒素晶體和孢子的共同胃毒作用殺滅害蟲,并可防止害蟲產生抗性。(信息來源:AgroPage)
11、FAO總干事屈冬玉:籌集5億美元啟動大規模全球阻擊草地貪夜蛾行動
近日,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啟動了一項為期三年的“防治草地貪夜蛾”大規模全球行動,以遏制有害生物的入侵和擴散,防止對糧食生產和全球數百萬農民的利益造成嚴重的損害。佛得角農業與環境部長Gilberto Silva、菲律賓農業部副部長RodolfoV. Vicerra、國際開發署首席科學家Robert Bertram、挪威大使兼常駐糧農組織代表Aslak Brun、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秘書處秘書夏敬源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聯合國機構、學術人士、政府官員和專家參加了此次活動。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起源于美洲的農作物害蟲,在過去四年中已迅速傳播到非洲以及近東和亞洲地區。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在該項全球行動啟動時表示,草地貪夜蛾威脅著億萬人的糧食安全和小農戶的生計。他強調,這是一種全球性威脅,需要所有人具有全球視野。他敦促聯合國糧農組織成員國加大防治力度,采取更多的行動,以防止這種有害生物進一步擴散到新的地區。
屈冬玉在講話中說到,FAO正尋求在未來三年內能夠籌集到5億美元用于防治草地貪夜蛾。為此,他提議建立一個全球行動基金,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為了解決草地貪夜蛾而建立的多邊信托基金,他鼓勵各國都能為這一基金的資金募集慷慨解囊。
此外,這項活動還呼吁加強全球合作伙伴關系,彌補FAO工作機制存在的不足,如建立農民田間學校、構建南南合作和三角合作關系以及建立新的合作渠道。他們將被納入聯合國糧農組織以最新數據為支撐的“攜手阻擊”行動計劃,給最需要害蟲防治方案地區的農民提供幫助。
屈冬玉最后總結到,FAO、其它國際組織、各國政府、私營部門、研究中心、學術界和民間社會必須緊密團結起來,共同努力,阻擊草地貪夜蛾。FAO將根據擬議的《全球行動》,始終致力于把利益相關者和合作伙伴的知識、經驗和教訓帶給全世界的農民,以制止這種有害生物威脅全球。(信息來源:AgroPage)
五、其它最新技術:
12、玉米淀粉制得生物塑料噴劑專利技術環保高效防治黃曲霉素
一種由玉米淀粉和其他天然成分制成的新型可噴灑的生物塑料,為輸送有益微生物,對抗黃曲霉素和其他農業病原菌等有害生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黃曲霉素是多種曲霉屬真菌產生的劇毒物質。黃曲霉素會污染玉米、花生、棉花和其他作物,而高劑量的黃曲霉素會威脅人、寵物、魚、牲畜等動物的健康。該物質還可導致急性和慢性肝損傷及肝癌。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中心(ARS)生物防控研究部門的植物病理學家Hamed Abbas說道,黃曲霉素是美國南部長期存在的問題。黃曲霉素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各不相同。在美國,黃曲霉素污染造成的玉米年損失估計超過2億美元,而玉米、花生及其他作物的合計年損失高達5億美元。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出臺的法規禁止銷售含有超過億分之二黃曲霉素的玉米或任何其他谷物。超過這一水平的谷物不能供人或動物食用。
但并非所有曲霉屬真菌都會產生黃曲霉素,有些菌株則被認為是有益的。ARS的科學家們正使用有益曲霉菌來防止有害曲霉污染玉米等作物。
在2011年發表于《作物保護》雜志上的早期研究中,Abbas與其他ARS科學家以及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的Cesare Accinelli合作,將一種有益的無毒曲霉屬菌株封裝在生物塑料顆粒中(此生物塑料是可生物降解的塑料,來源于有機物而非石油)。當顆粒散布在齊腰高玉米植株間的犁溝土壤上時,可以有效減少黃曲霉素。但種植者需要一種更有效的方法來輸送有益曲霉菌。
最近,Abbas和Accinelli開發了一種能夠噴撒的可生物降解制劑,可更容易得在土壤、植物和種子上施用有益曲霉菌。2016年在《有害生物管理科學》(Pest Management Science)和2017年在《農業和食品化學雜志》(Journal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使用該手段后,黃曲霉素對玉米的污染減少了97%。
Abbas說:“使用噴撒方式不必將有益真菌或孢子附著在生物塑料顆粒上。我們將生物塑料融化成液體,再混入生物防治活性成分,即無毒、有益的曲霉菌,然后將其噴灑在植物上,或用以包覆種子。”
Abbas還說道,其他制劑和方法也可以控制黃曲霉素,但不適合商業應用。生物防治仍然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方法。
“生物塑料的獨到之處在于它是用有粘性的玉米淀粉制成的,因而不需添加其他材料即可粘在植物或種子上。其次,由于玉米淀粉富含碳和能量,因此生物塑料還能為有益微生物提供營養。第三,生物塑料可以輸送生物防治劑來保護植物免受有害病原菌的侵害。”
Abbas補充介紹了生物塑料的其他優點——能以顆粒、液體、噴霧或種子包衣等任何一種形式,一次施用即可完成輸送。此外,生物塑料價格便宜,保質期長,使用方便。
Abbas指出,這項技術還有其他潛在的商業應用。在實驗中發現,其他微生物活性成分可顯著減少歐洲玉米螟對玉米造成的損害,以及牧草盲蝽對棉花造成的損失。此外,這項技術還能保護種子免受土傳病原菌的侵害,從而減少番茄植株的猝倒病。(信息來源:AgroPage)